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

活在黑暗的角落

-->
我喜歡看電影,不過太血腥的話就不用了,會嘔,所以絕對絕對不會SAW系列,我怕我會在戲院內尖叫。

最近,看了一套有趣的電影叫In Darkness(港譯:無光歲月),德國籍通渠工人某天巧合地在水渠內遇到猶太人,起初為利益協助他們,後來慢慢從中建立友好關係,就算無收入、被太太嫌棄都繼續為猶太人找個匿藏位置。最後,猶太人在九個月無光的地下水渠生活後,終於戰爭停了,他們亦爬出水渠,重新在陽光下生活。

一地之差就已經天淵之別。
這套電影看似無稽,一個人如何由反派變好人?機會率雖低,但除非真的是十惡不赦的人,否則在惻隱之心下,很難對手無寸鐵且全無後路的人下毒手或舉報他們。但他又同時背叛多年多的好友軍人的信任,包庇猶太人兼殺害德軍,嗯,很難相信,不過世事還是無絕對,否則這個真人真事的故事又豈能搬上大銀幕?
小男生在地下出世,為大家帶來短暫的快樂。

整場戲的舖排很通順,大家從討厭水渠生活到接受,可以從「對老鼠的態度」看出,起初他們都討厭老鼠,用腳或工具撥開牠們;後來,小女孩空手就拿起老鼠移到其他地方,由「討厭」到「接納」。而最深刻是猶太籍小女孩在水渠中高歌,溫婉的歌聲在黑暗中飄揚,他們已經接受了這種黑暗中的生活,過一天算一天。最後,他們重見光日時,眼睛反而不習慣,但那一刻我感動了。究竟要到什麼程度才願意以在骯髒、黑暗的水渠中生活上一年多?究竟自尊還是生命比較重要。

當全世界都反對時,一人之力又如何撐下去?但他卻做到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