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起宮崎駿,大家都看過他的《龍貓》、《再見螢火蟲》、《天空之城》、《哈爾移動城堡》,他更與高畑勳一起創立「吉卜力工作室」,而音樂家久石讓亦為不少作品配上動人音樂,令大家留下深刻印象,而《千與千尋》在日本的票房勝過《鐵達尼號》,更是第一部贏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日本動畫,可見他們對現代的人影響甚深。
我最配服的是現時電子科技橫行,但吉卜力工作室依然堅持手繪原稿,據說《崖上的波兒》就用上17萬張,雖然花時間,但宮崎駿卻說喜歡透過雙眼認識事物,繼而利用雙手勾畫出影象,所以在館內看到手稿時還是泛起感動。三鷹博物館位於吉祥寺,只要走出車站就能找到接駁車。當天雖然是平日,但依然有不少家庭、媽媽或幼稚園的活動,幸好在香港可以預先買到門票,雖然價格稍貴,總好過買不到票。
 |
一定一定一定要買門票,現場購買是Mission Impossible |
 |
齊齊企定拍照,吸引我的是他們腳上的襪子,可愛 |
走着走着,來到第一個攝影點,就是售票處的龍貓,看到它時心裏不禁講:「龍貓呀!」,而附近的小朋友就會說「トトロ!」,然後走到龍貓前拍攝,可惜我得一個人,由於自拍太無聊的關係,所以放棄了。
接着就是排隊進場,一直等一直等,幸好有綠油油的樹、藍藍的天及可愛的小朋友讓我解悶,要不然真的會一個人發呆,還記得整個博物館的屋頂都是綠色植物,心情自然愉快起來。
 |
覆蓋整個屋頂的植物 |
 |
路旁的一塊磚印上博物館的Logo |
香港的博物館普通都有指定路線,讓你穿過一個個館慢慢認識事物,但三鷹博物館卻沒有特定路線,迷路就是它的特色。可以循規蹈矩由一樓慢慢走到三樓,亦可以從一樓走到三樓,更可以在房與房之間不停穿梭,喜歡怎樣行就怎樣行。據說是因為宮崎駿希望做出家的感覺,像是一個作客的客人來到了別人的家,這種隨意讓我很感動。
博物館內有一個大大的庭園,中間有一個打水機,小朋友都忙住打水,好不熱鬧;另外,有一個綠滿瀉的Staff Room,靚到我願意入去做Staff,哈哈。如果整天都在充滿快樂氣氛下工作,心情都應該會愉快起來吧!
另外,館內的土星館會定期上映不同吉卜力工作室的短片,這次我看到的是關於老鼠相撲:一對老人家發現家裏的老鼠會出戰,但由於力量不足的關係,屢戰屢敗。老夫婦便做出一些小丸子為他們打氣,最後終於勝出了。劇情簡單但很好笑,坐在我附近的小朋友都笑到咔咔聲,但又不會太嘈吵,值得一讚。不過,我發現下一期播影的是《貓巴士》,是龍貓的「貓巴士」,差一點點時間就看到,有點可惜。
 |
差一點點就可以看到了,可惜 |
館內全部都是木為主,每間房間都放滿手稿、模型,讓人能一次過重溫吉卜力工作室的出品,我真的差不多全部都看過,而最愛的除了是《龍貓》外,就是《哈爾移動城堡》,超帥的哈爾由木村配音大.加.分!講了這麼多都沒發現一張室內照,因為館內嚴禁拍照,希望大家能把深刻的都印在腦海中,而我最記憶尤深的一定是「龍貓轉轉轉」,以殘影令到人物像活動中,就好像香港之前展出的Toy Story展中的轉轉轉,看簡介它的靈感是來自「龍貓轉轉轉」的,如果有幸參觀一定要看!
雖然整個博物館都不得拍攝,但但但但但但有一個位置是例外的,就是位於天台的機械人,理所當然變了拍照熱點(因為得一個……),其實經過每一間房和看過手稿後,當親眼看到這個巨大機械人時,有點真實與想像中交錯的感覺,對我來說又一個感動了。
買過紀念品後,雖然萬般捨不得,卻也要動身了。在這裏渡過一個充實的早上,幸好我愛看宮崎駿的動畫
,所以在博物館內不停找到感動。手稿也好、貓巴士也好,
我很喜歡這樣的博物館,在童真中尋回失落的感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